近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艺心守护,共筑童梦”志愿服务队带着独特的“艺术处方”,走进了南通市海门区常乐镇。这群视觉传达专业的青年志愿者,以画笔、彩纸为媒,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抚慰心灵的暑期旅程。
“没什么大愿望,没有什么事要赶...” 在志愿者温柔的带领下,孩子们轻轻摇摆,或专注地跟唱歌曲《小美满》。简单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像一股暖流缓缓注入心田。学唱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一首歌,更是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接纳、充满希望的情感场域。歌声中,孩子们脸上的拘谨渐渐融化,代之以放松的笑意。这首歌,如同一把钥匙,轻轻叩开了孩子们感知美好情绪的心门,也为接下来的情感表达之旅,埋下了温暖而积极的基调。当“小美满”的旋律在教室里回荡,我们仿佛看到一颗颗名为“安宁”与“希望”的种子,悄然种下。
歌声的余韵尚未散去,创作的激情已然点燃。孩子们迅速转移到手工桌旁,专注地拼贴彩纸,构建心中的“秘密树洞”;用报纸拼贴诗歌,讲述自己的小故事。创作的过程天然具有疗愈力。当孩子全神贯注克服手工难题,完成一件独一无二的作品时,那份“我能行”的笃定感悄然滋长。那些被精心挑选、裁剪、粘贴的彩色碎片和文字片段,仿佛是他们内心世界的映射与外化。每一次成功的粘贴,每一次灵感的迸发,都在悄然修复着小小的挫败感,滋养着那颗名为“自信”的种子,让它在这方小小的创作天地里,稳稳地扎根、抽芽。
离别前,一场小小的“童梦艺术展”在社区空间悄然绽放。孩子们充满生命力的画作与手工作品,不仅记录了他们这个夏天的情感印记,更向整个社区传递着关注儿童心灵健康的呼唤——每一颗童心都值得被温柔看见、被艺术点亮。这支年轻的队伍,正用色彩与巧思,为孩子们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暑期天空。
服务团队的抱负不止于暑期。他们正积极与常乐镇团委构建长期合作机制,计划将“艺术+心理”的融合模式常态化——定期举办社区艺术心理课堂、筹建儿童友好创作空间,乃至开设家长心理支持讲座。志愿者们更期待,未来能在社区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让艺术的疗愈力量持续滋养这片土地。
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学生会主席沈天乐表示,学院始终重视通过三下乡活动锤炼学生实践能力,同时作为海门区的一名社区青年干事,深知基层青少年服务的需求。此次学院暑期团队依托团海门区委“公益暑托班”品牌形象,在张謇故里——常乐镇开展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实践,正是学院“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理念的生动体现。团队以视觉传达、数字媒体专业为支撑,开发了“创作拼贴诗”“绘制幸福泡泡”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梳理心情。学校前期多次调研暑托班需求,定制专属活动方案,同学们在授课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深化了对教育责任的理解。
下阶段,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学子在服务青少年成长中践行育人初心。 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学子们手中的画笔与创意,不仅能描绘出绚丽的画面,更能持续为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护航,成为连接校园与社会、艺术与心灵的温暖桥梁。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正朝着让“艺心守护”成为社区中流动的风景线、让“共筑童梦”的种子在更多地方生根发芽的目标坚定前行。这不仅是服务,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与守护的、双向奔赴的美好旅程,为孩子们的心灵晴空万里贡献持久的“开放力量”。
南通开放大学学子巧用艺术疗愈童心:画笔拼贴织就暑期“心”防线
近日,南通开放大学艺术传媒学院“艺心守护,共筑童梦”志愿服务...(785 )人阅读时间:2025-07-17皖西学院法学院“青春色彩·与法同行”实践团赴宣城绩溪县开展乡
夏日的绩溪,山峦叠翠间藏着岁月沉淀的故事,徽派建筑错落,仿佛...(561 )人阅读时间:2025-07-07湖南师范大学2024级金融二班举办“温情相伴,关爱独居老人”
5月21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2024级金融二班在东岸锦绣城B...(890 )人阅读时间:2025-06-02湖南科技学院柳子街志愿服务活动:粽香沁端午,佳节传真意
为延续节日温情,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青年志...(646 )人阅读时间:202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