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网成果展示平台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中青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西北师范大学“青苗计划”:九天,开在积石山震后新村里的“民族团结学堂”

时间:2025-07-29人气: 来源: 小编

7月14日至22日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青苗计划·石榴花开”实践团在临夏州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新村开设“民族团结”公益学堂,把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知识与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相结合,为积石山灾后儿童青少年关爱行动注入高校专业力量。

一堂开在震后新村的“大思政课”

在2023年12月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后,四堡子村的集中安置点已经启用超过一年。针对灾后心理重建以及儿童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的结合问题,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将关注点聚焦于此,最终敲定了以“民族团结+灾后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提升”为主题的双课程计划。

7月14日开课第一天,孩子们除了相互认识小伙伴和老师外,还有一张“自我身份卡”——写着本人姓名、民族、兴趣爱好,背面是空白“成长树”。实践队员2023级社会工作本科生叶琼解释:“九天后,我们会请孩子们把学到的第一个民族团结故事画在背面,永久留在社区教室的走廊里。”

西北师范大学“青苗计划”:九天,开在积石山震后新村里的“民族团结学堂”(图1)

图一 马雅轩同学的“自我身份卡”

四类课程,把“大道理”做成“小体验”

社会情感课:孩子们只用彩笔和卡纸画出了自己的情绪,实践队员用“情绪传声筒”游戏,让各族儿童把“愤怒”“委屈”等情绪演出来,再换位说感受。2年级的余文强(东乡族)第一次当众说出“地震那天我躲进桌子,其实很想哭”。

看外面的世界:《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这一纪录片播放完毕后,孩子们自发地挑选了富有特色且娱乐性较强的民族游戏——苗族的“挤油尖”。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游戏的形式体验了他民族的文化,从而深入了解了中华文化中其他民族文化脉络的独特魅力,加深孩子们对文化共同体概念的理解。

西北师范大学“青苗计划”:九天,开在积石山震后新村里的“民族团结学堂”(图2)

图二 民族游戏“挤油尖”

民族故事的演绎:学生们将课堂所学的民族团结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以话剧形式在最终的汇演中展现。实践队员引导参与演出的学生思考:“若你身处当时的情境,你会如何行动?”学生们回答:“我会将我的馕分一半给他们。”

手工抗逆课:震后废木片、旧纸板变身“团结树”,每片叶子写一位同学的名字。9岁的马欣怡(回族)把叶子贴成爱心:“原来我们班有5个民族,以前真没注意。”

一次升旗、一台村晚,把家长拉进课堂

7月21日9时,四堡子新村首次为儿童举办了升旗仪式。由实践队员担任升旗手,40名儿童列队整齐,共同高唱国歌。仪式结束后,实践队员立即进行国旗法和国徽故事的讲解,将“爱国”情感与“爱家乡、爱民族”的理念相结合,在活动中去培养儿童的爱国情怀。

西北师范大学“青苗计划”:九天,开在积石山震后新村里的“民族团结学堂”(图3)

图三 实践队员执旗图

当日19;00开始的“石榴花开村晚”,孩子们把一周所学搬上舞台:民族团结故事话剧、个人才艺演出、东乡族民族舞蹈……演出最后,全员合唱《小美满》。村民马姨拍下视频发朋友圈,配文:“娃娃们在大学生老师的带领下,把民族团结的东西唱成了歌、跳成了舞。”让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西北师范大学“青苗计划”:九天,开在积石山震后新村里的“民族团结学堂”(图4)

图四 文艺汇演合唱照

通讯员:陈昌强


标签: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