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农旅焕新,育苗筑梦”实践队调研小组,在蓬莱镇党委组织委员林湍湍的带领下走进彭格村。此次探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村史,系统挖掘蕴藏其中的华侨文化、红色文化与慈善文化,为乡村文化振兴探索新路径。

图为彭格村红色文化角,展示党史标语、历程及核心价值观。王晶 供图
村史长河:六百年变迁中的发展印记
彭格村地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水岩南麓,素有其“南大门”之称,交通便捷,距厦门、漳州、泉州各约70公里。全村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2600余人,旅外侨亲近万人,先后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
在村史讲解现场,“彭格记忆”时间轴清晰展现村落发展脉络:明初陈玄真迁入开启定居史,1951年成立党支部并建成学校,1979年实现全村通电,1994年被授予“革命老区村”称号,2006年英霞大道建成通车……林湍湍详细介绍了这些关键节点,让实践队员直观感受村落变迁。

图为林湍湍向实践队讲解“彭格记忆”时间轴上的村史。王晶 供图
文化解码:三大基因绘就乡村底色
作为革命老区村,彭格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村内红色文化角通过党史时间轴、革命故事展陈,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重要阵地。近万名旅外侨亲分布于东南亚多国,他们捐资兴学、修建道路,英霞大道等基础设施凝聚着侨胞心血,形成独特的华侨文化景观。而陈氏祖祠的宗族互助传统,以及罗星宫、石亭宫等场所承载的救济帮扶功能,则让慈善文化代代相传。

图为林湍湍结合村情简介,向实践队介绍彭格村村情。王晶 供图
未来展望: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队队长表示,彭格村的多元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接下来,实践队将结合专业所长,为当地制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案,助力将红色文化角、华侨纪念馆、传统古厝等资源转化为文旅产品,让文化基因在乡村振兴中持续焕发活力。
此次探访不仅让福农学子深入了解了彭格村的历史与文化,更激发了他们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的热情。正如林湍湍所说:“每一块石碑、每一座古厝都藏着故事,只有读懂这些故事,才能真正理解乡村的生命力。”(通讯员:宋晓瑶)
实践团回访安吉景溪村:以竹为媒献良策,校地协同助振兴
2025年8月22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618 )人阅读时间:2025-09-16
“三下乡”调研行:为旬阳市神河镇富硒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觅良方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核心驱动力...(584 )人阅读时间:2025-09-08
青穗直播,云上丰年
为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中央宣传部、教...(619 )人阅读时间:2025-09-07
“地摊式宠护”实践团:市井传科普 养宠智识润民心
为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公共卫生并提升居民科学养宠意识推动文明风...(607 )人阅读时间: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