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电(通讯员 雷浩 任春香)为响应《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7月26日至8月2日,湖北大学材料学院“材聚红安”实践团队赴红安县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聚焦红色研学、文化传承、基层调研、产业赋能四个方面,大力弘扬革命精神,焕发非遗活力,践行乡村建设,并见证产业赋能的生动实践。
红色研学:强化青年使命
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七里坪工会旧址等革命圣地,团队深刻学习了李先念、董必武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并通过互动式讲解、沉浸式观展触摸历史脉搏,开展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深化“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强化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团队在黄麻起义纪念馆开展研学课堂(张如清 摄)
文化传承:织就非遗云锦
为打通非遗产品“出山路”,团队前往长胜街的非遗工坊与非遗传承人们深入交流,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亲身体验“红安绣活”的绝妙针法、“红安大布”的古法技艺、“红安小吊酒”的匠心酿造,并通过线上直播,讲述红安非遗的传承故事,焕发红安非遗的生机与活力。
图为团队在红安大布传习所学习织布技术(李亚茹 摄)
基层调研:深耕生态治理
为深耕张家湾村的基层民生与生态治理,团队围绕农业种植、水资源保护等领域进行实地调研,力求形成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实践经验。团队在此体验苕尖、花生等农作物采摘技术,运用专业设备检测水质污染情况,并开展座谈调研,以实际行动践行美丽乡村建设。
图为团队在河道检测水质(雷浩 摄)
产业赋能:推动乡村振兴
为挖掘红安的产业链发展,团队前往老君眉茶业园进行走访调研,汪佩主任向团队详细介绍了“老君眉”品牌的传承与革新,“我们不仅打造‘红安茶’名片,更提供了大量的本地就业岗位”,汪主任的介绍,让团队见证了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图为汪佩主任向团队介绍企业文化(张如清 摄)
图为团队在七里坪镇长胜街合照(张怀芳 摄)
“三下乡”赋能非遗:艺术扎根乡土 薪火传递文化之美 ——“三
为深入贯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1520 )人阅读时间:2025-09-05从一碗面和一条街探寻苏州人文经济魅力
炎炎夏日,苏州城市学院姑苏人文经济“三棱镜”,解码赛味韵实践...(953 )人阅读时间:2025-09-05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导语:山东大学“华音同泽”宣讲团奔赴云南省临沧市,深入沧源佤...(156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智谱清源团队赴威海天帆科技调研:5G赋能无人船破解环保监测难
7月20日,智谱清源实践调研团走进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2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