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青岛农业大学联合打造的牛产业服务团联合共同体,在青岛市科技特派员牛产业服务团团长、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彦,青岛市科技特派员、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正高级畜牧师孙友德的指导下,在青岛农业大学郭莉莉、曹志两位指导老师全程带队引领下,组织青农学子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奶牛养殖全链条,深入即墨、平度等地的养殖户、养殖场与奶制品厂,以“技术下沉 + 精准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联合共同体的政校协同优势,为奶牛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社会实践服务团师生与专家合影)
养殖户帮扶:上门指导破解生产难题
实践服务团率先聚焦乡村散养农户的实际需求,组建 “技术帮扶小分队”,深入即墨区普东镇、平度市周边村庄的养殖户家中。针对农户“养殖规模小、技术基础弱、疫病防控意识不足”的问题,团队携带CRHR1检测试纸条与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等便携技术工具,现场演示乳汁样本采集方法,手把手教学试纸条判读技巧,耐心讲解乳头日常消毒与疾病预防要点。从奶牛饲喂配比到常见病症识别,成员们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知识,帮助农户走出 “凭经验养殖、靠运气盈利”的困境,让科学养殖理念走进田间地头。
(青岛农业大学实践团成员现场检测并科普技术)
养殖场服务:分级赋能激活产业活力
在完成散户帮扶后,实践服务团按“先小型后大型”的顺序,逐步深入养殖主体。抵达即墨区普东镇德旭奶牛养殖场,团队成员进入养殖场内部,郭莉莉、曹志老师带领学子们走遍牛舍、挤奶区、饲料储存间,针对小型养殖场“疫病防控流程不规范、设施设备利用率低”的痛点,现场优化防疫动线,指导养殖户正确使用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预防乳房炎,用技术手段降低养殖风险。
(青岛农业大学实践团成员在养殖场内开展调研)
紧接着,服务团前往平度市长爱牛场、青岛绿草源牧场等大型养殖主体。进入场内后,团队结合大型养殖场“规模化管理需求高、数据化监测待完善” 的特点,推广智能化疫病监测思路,将CRHR1 检测技术与养殖场现有管理系统结合,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检测效率;同时围绕奶牛繁殖率提升、饲料成本控制等议题,与场方技术人员深入交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大型养殖场实现 “提质增效”。
养殖场座谈:政企校联动筑牢技术根基
(实践团与青岛绿草源牧场负责人座谈)
在青岛绿草源牧场内,实践服务团与场方负责人、技术骨干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现场,营造出浓厚的协同合作氛围。座谈中,青农师生分享基层防疫实践中总结的“奶牛常见疫病快速鉴别法”“养殖环境精细化管控要点”,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则从政策层面解读养殖补贴申报、疫病防控达标要求,场方代表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犊牛成活率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需求。三方围绕“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展开热烈讨论,明确后续技术帮扶重点,为养殖场可持续发展搭建起“政策 - 技术 - 实践”联动桥梁。
乳企走访:全链条调研感受产业升级
在完成养殖端服务后,实践服务团转向乳制品加工环节,按“先小型后大型”顺序走访乳企。来到青岛博宇牧业有限公司,实践成员在企业工作人员陪同下,走进生产车间,从原奶接收区到巴氏杀菌生产线,从均质净化设备到无菌包装车间,成员们近距离观察乳制品加工全流程,详细记录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管控标准,直观感受科技如何让 “新鲜牛奶” 变身 “安全乳品”。
(实践团参观现代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场景)
之后,服务团前往规模更大的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成员们深入现代化生产园区,重点考察智能化生产线——从原奶检验的“在线检测系统”到产品出库的“智能分拣平台”,感受数字化技术为乳企带来的效率变革,学习乳企在 “绿色发展” 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后续产业链服务积累案例。
乳企座谈:产学研用协同拓宽致富路径
(实践团与企业技术领导进行座谈)
在青岛新希望琴牌乳业有限公司会议室,实践服务团与企业技术总监、市场部负责人开展深度座谈。座谈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一是原料奶质量标准,青农师生分享最新研发的“原奶品质快速检测技术”,企业反馈市场对“高蛋白、低体细胞数”原奶的需求,明确养殖端与加工端的质量对接标准;二是乳制品创新研发,企业介绍“功能性酸奶”“低温鲜奶”等新品开发思路,师生结合营养学知识提出配方优化建议;三是乡村乳业人才培养,企业提出“订单式人才需求”,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专业人才。三方达成“产学研用”合作意向,明确将乳企需求融入学校教学实践,同时推动乳企与养殖场建立“定向收购”合作,拓宽乡村养殖主体的销售渠道。
成效与展望:政校协同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社会实践服务团师生与企业负责人合影)
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与青岛农业大学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深化联合共同体建设:依托青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彦、孙友德等专家在政策解读与实践指导方面的优势,结合青岛农业大学郭莉莉、曹志团队的技术研发实力,围绕乡村振兴需求,进一步优化“养殖户 - 养殖场 - 乳企” 全链条服务模式,在每一个服务节点强化政校标识联动,让旗帜成为“技术下沉、人才扎根”的象征;同时培育更多懂技术、爱农村、扎产业的青年人才,让奶业技术红利持续滋养乡村,为实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目标贡献政校协同之力。
“三下乡”赋能非遗:艺术扎根乡土 薪火传递文化之美 ——“三
为深入贯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1520 )人阅读时间:2025-09-05从一碗面和一条街探寻苏州人文经济魅力
炎炎夏日,苏州城市学院姑苏人文经济“三棱镜”,解码赛味韵实践...(953 )人阅读时间:2025-09-05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导语:山东大学“华音同泽”宣讲团奔赴云南省临沧市,深入沧源佤...(156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智谱清源团队赴威海天帆科技调研:5G赋能无人船破解环保监测难
7月20日,智谱清源实践调研团走进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2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