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网成果展示平台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中青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时间:2025-09-04人气: 来源: 互联网

导语:山东大学“华音同泽”宣讲团奔赴云南省临沧市,深入沧源佤族自治县、凤庆县、云县等多地,开展以“推普+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实践行动。团队通过政府座谈、文旅从业人员培训、青少年普通话教学、文化地标调研等形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与民族文化建设、红色基因传承、乡村文旅发展深度融合,为边疆民族地区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华音同泽”推普宣讲团由2支调研队和3个支教团的核心成员组成,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山东大学小树林支教团”等成熟团队经验,以“支教与推普共进,文化促民族共融”为核心理念,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特色实践。团队成员普通话水平均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部分少数民族成员能够熟练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实践前指导老师带领团队进行了系统培训和安全教育,制定科学的实践方案,为高质量实践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深入座谈调研,把脉地区语言生态与文旅发展需求

实践团队先后与沧源县文旅局、教育体育局开展专题座谈,深入了解当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情况、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中的现实需求。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图1)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图2)

座谈调研显示,沧源县作为佤文化重要发祥地,普通话普及率近年来显著提升,但文旅从业人员、中老年群体等仍存在表达沟通障碍,制约了对外文化交流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同时,民族地区青少年普遍面临“方言母语—普通话”双语能力不平衡现象,如何实现“双言兼能”成为当地教育重点议题。

团队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进一步厘清不同年龄、职业人群语言使用习惯及学习需求,为后续推普活动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二、聚焦文旅推广,开展定制化普通话培训

在沧源县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和班洪乡抗英纪念馆,团队面向讲解员、商户、基层服务人员开展了“文旅推普”专题培训。

培训内容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涵盖旅游服务用语、讲解词规范表达、跨文化交际用语等,通过情景模拟、跟读练习、纠音互动等方式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团队特别注重帮助学员克服佤语语音习惯对普通话发音的影响,提升其语言自信与服务品质。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图3)

在班洪抗英纪念馆,团队还重点培训了红色文化解说词的标准表达,助力打造一支既能传承历史记忆、又能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讲解队伍,提升红色文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图4)

三、走进文化场馆,推动普通话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

在云县美术馆,实践团队面向当地青少年开展“艺术与语言”推普小课堂。通过美术作品赏析、趣味表达游戏、主题演讲互动等形式,引导孩子们在审美体验中学习规范用语,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

在凤庆文庙,团队开展了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推普实践。队员们在调研文庙历史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同时,也面向参观群众及本地学员组织开展了经典诵读、礼仪用语教学等活动,推动国家通用语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图5)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临沧实践通过“政府协同+行业培训+青少年教学+文化调研”多元一体的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应用能力,也探索了推普工作与民族文化、红色记忆、地方文旅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团队将进一步总结实践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推普+文化传承”模式,持续加强与临沧各地的长期合作,助力民族地区语言能力提升和文化产业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乡村振兴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图|山东大学“华音同泽”推普宣讲团

文|甘骏杰

审核|李倩


标签:

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