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文化赋能之路,绘乡村振兴新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子赴湖南解锁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为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时代价值,探索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模式,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星火湘传-资环学院赴湖南实践团”奔赴湖南省,以“访文化地标、探产业实践、寻振兴之道”为核心,开展兼具文化学习与实践调研的专项活动,用脚步探寻文化资源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用思考提炼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经验。
文化地标承底蕴,精神内核共传承。实践团首站聚焦湖南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历史印记中感悟地方文化力量。在韶山,队员们走进特色民居建筑,触摸青瓦白墙间承载的历史记忆;在当地纪念馆内,通过珍贵的文物、影像与史料,系统梳理地域发展脉络;在纪念广场,全体成员怀着敬意参与活动,在庄重氛围中深化对地方文化的认知;在静谧的滴水洞,队员们聆听历史故事,深刻体会先辈们的坚韧意志。
从韶山到宁乡,文化探索的足迹不断延伸。实践团先后到访伟人纪念馆、故居与铜像广场,在详实的史料陈列中,深入了解先辈为地方发展与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走进何叔衡、谢觉哉两位先辈的故居,在古朴院落与珍贵实物展品前,重温老一辈建设者的忠诚与担当,让地方文化基因在沉浸式学习中融入心间。
团队成员在何叔衡故居中仔细聆听讲解
团队成员在何叔衡雕塑前合影留念
在传承地方文化精神的同时,实践团更聚焦“文化资源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核心课题,将调研视角转向地方产业发展与文旅融合实践。在南轩文化园,队员们漫步南轩书院,聆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故事,探寻传统文化与地方精神的内在契合点,为理解当地文旅产业的文化根基提供深度支撑。
团队成员在南轩书院内认真参观
乡村振兴的活力,藏在产业发展的实践里。实践团走进宁乡巷子口镇,实地考察当地水果种植基地与通用机场,直观感受特色农业与低空经济产业的协同发展态势。队员们通过走访周边村民,进一步了解到“巷子花开”文旅品牌的打造,正将地方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与农业资源深度整合:依托特色景点吸引游客,以果园采摘、乡村民宿延长消费链条,形成“文化研学+乡村体验”的复合型文旅模式,不仅让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更让乡村人气持续高涨。
团队成员走访周边村民展开调研
团队成员参观巷子口镇通用机场
实践调研尾声,实践团与巷子口镇政府及当地文旅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会上,政企代表详细介绍“巷子花开”品牌从策划、落地到运营的全流程,分享文旅项目在政策扶持、市场推广、村民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与挑战;队员们结合实地调研发现,围绕“如何进一步提升文旅体验感”“如何平衡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关系”“如何吸引青年群体参与地方文旅”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提出“优化‘文化+生态’研学路线”等针对性建议,为当地文旅产业优化升级注入青春智慧。
团队队员与政企代表于研讨座谈会展开讨论交流
团队成员认真记录会议内容
此次湖南实践之行,既是一次深刻的地方文化学习之旅,更是一场扎实的乡村振兴调研行动。实践团通过“看、听、访、谈”,系统梳理巷子口镇“文化引领、文旅融合、产业联动、村民共享”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以地方文化资源为核心吸引力,以文旅品牌为纽带,串联起农业、服务业等多元业态,最终实现“文化赋能、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实践团将以此次湖南之行为起点,进一步整理调研数据与案例,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方案,让湘楚大地上的文化活力,化作照亮更多地区发展的“引路光”,以青年智慧助力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湖南实践团
作者:魏路珈/文 袁艺/图
Shero希路眼镜携自研材料洧铵闪耀 2025 北京国际眼镜
2025 年 9 月 9 日至 11 日,第三十六届中国国际...(650 )人阅读时间:2025-09-11从 “乡音” 到 “销路”:川轻化学子以推普为金川花椒添 “
2025年7月,四川轻化工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语绘藏乡・...(946 )人阅读时间:2025-09-11探文化赋能之路,绘乡村振兴新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子赴
探文化赋能之路,绘乡村振兴新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子赴...(809 )人阅读时间:2025-09-11孝行致远,星火乡传——武汉学院法学院学子探寻孝感文化,共赴文
近日,武汉学院法学院赴湖北省孝感市非遗乡传暑假社会实践团以“...(715 )人阅读时间: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