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姚靖萱 摄/农芯愉 杨心蕊]为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7月7日清晨,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姑孰新韵,振兴有我”社会实践团队赴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麻村开展调研。夏日炎炎,热浪滚滚,团队成员顶着高温分成两队,一队聚焦直播助农模式,专访“网红书记”姚其飞;另一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问卷调查,用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脉动。
直播助农行:“网红书记”的乡村振兴实践
当涂县大陇镇麻村地处大陇镇最西端,东邻塘桥村,西接石桥镇团月村,南隔水与塘南镇相望,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3343亩,可养水面702亩,辖13个村民组,人口2258人。近年来,该村通过科技赋能农业、创新电商模式、强化组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本。
姚其飞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麻村党支部副书记,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同时也是麻村直播助农的带头人,凭借扎根乡土的实干精神和创新思路,带领团队通过直播帮村民卖出大量滞销农产品,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网红书记”。实践团队与他围绕直播助农的模式、挑战与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姚其飞书记进行面对面访谈。农芯愉 供图
谈及直播初衷,姚其飞坦言:“就是想帮老乡们把卖不出去的东西盘活,不然看着好东西烂在手里,太可惜了。”初期团队也面临困境,“销量差、快递贵,最难时贴钱发货”,但随着流程优化,如今已步入正轨。
图为助农直播部分选品实拍。农芯愉 供图
在选品上,团队坚持务实不逐虚:“天热易坏的坚决不碰,不能靠‘助农情怀’让消费者吃亏。”盈利方面,帮村民卖货多为公益性质,仅对本地企业商品(如“金菜地”)收取少量服务费,部分回馈村集体,部分用于团队开支。提到村民态度,姚其飞笑着和队员们分享说:“农民很实在,只要价格合理,比贩子给得高,他们比谁都积极。”目前麻村已形成黑鱼、菱角等稳定特色产业,直播团队正推进“百村计划”,帮全国农村带货,收益反哺当地公益。
姚其飞的直播间不仅是交易平台,更是思想破冰的窗口——打破“小农思维”,引入产业链认知。姚其飞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需“屏幕前的流量”与“泥土里的扎根”并重。其模式核心在于用商业思维解决社会问题——不以情怀为卖点,而以惠农为终点。
田埂问卷行:高温下的农田问卷与民心温度
另一队成员顶着烈日走进村里,向村民发放农业发展调查问卷。尽管气温居高不下,村民们仍热情配合,搬来板凳让队员歇脚,递上冰水解暑,你一言我一语分享对土地改造整合的看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与村民交谈问卷内容。杨心蕊 供图
根据和村民的走访我们了解到,在水稻种植方面,通过对土地的改造和整合,部分滩涂和差田得到有效利用,如进行稻虾连作。一位村民家的小龙虾已在七月初全部起捕上市,土地整合管理为村民真真正正的带来了经济利益。“现在灌溉方便多了,不像以前靠天吃饭”“要是能再修修机耕道,收庄稼就更省力了”……村民们围绕水利设施、种植技术、政策扶持等话题畅所欲言,队员们认真记录,在汗水与笑声中收集到数十份有效问卷,为后续研究积累了鲜活素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麻村党群服务中心合照。农芯愉 供图
此次麻村调研,团队既看到了直播助农为乡村带来的新活力,也感受到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正如实践团队成员所说:“乡村振兴既要‘新路子’,也要‘土办法’,我们会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建议,为姑孰大地上的振兴实践贡献青春力量。”
学子三下乡:直播助农探新路,田埂问卷话振兴
[文/姚靖萱 摄/农芯愉 杨心蕊]为探索乡村振兴的多元路径,...(786 )人阅读时间:2025-07-14福农学子探访彭格村:解码多元文化基因,触摸乡村振兴脉搏
7月10日,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赴泉州市安溪县蓬莱镇“农旅...(1003 )人阅读时间:2025-07-13青聚娲城个人社会实践
2025年6-7月,我在家乡西华县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916 )人阅读时间:2025-07-12鱼获满仓的背后,有三下乡的技术“密码”塔里木大学 生科学子助
7月6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水产养殖学社会实践调研...(539 )人阅读时间: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