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延安古树名木调研服务队来到黄陵对古树名木进行调研。他们或对着古树健康度判别表逐项核查,或蹲在黄帝手植柏旁清理杂草,或围在管护员身边请教保护技巧……这支年轻的队伍,以“古树保护技术实践”与“古树文化助力乡村发展”为方向,用青春汗水守护岁月沉淀的绿意,探寻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共生之道。
古柏“问诊”:专业实践里的责任担当
队员们在黄帝陵扎下了根。面对这些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树,他们从课本里的理论学习者,变成了实打实的守护者。“跟着专家学给古树做‘健康检查’,看树皮有没有破损、枝叶长得旺不旺,还要记录病虫害情况,再亲手除掉树周围的杂草——这些活儿看着简单,却藏着大学问。”调研服务队队员朱恩辉擦着汗说,“只有真正上手了才明白,保护古树不只是技术活,更是连着历史与未来的责任。”
文脉生金:古树带来的乡村新活力
调研服务队的目光,从古树延伸到了周边村落。他们走村入户聊家常、做问卷,发现古树保护带来的不只是生态效益。居民也在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着古树,老君柏在未移植之前,很多村民奉为神树,每年重阳节会在此祈福,平时在周围闲聊,让其可以保存至今。黄帝陵景区工作人员也提到:“很多游客都是慕名前来观看黄帝手植柏的,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旅游经济。”
校地携手:让古树“活”得更久、更有价值
如何让古树的生命力更持久,让文化价值更好地发挥?调研服务队把专业知识融入了建议里。带队老师张胜老师说:“我们计划把古树保护做成科普课程,让中小学生来体验;拍摄宣传片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绿色活化石”。这样既能让更多人了解古树文化,也能通过文旅提高经济,反过来又能更好地保护古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队员们整理的调研报告,已经交给了当地相关部门,为古树保护和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几天的黄陵之行,队员们不仅练了专业、长了见识,更懂了什么是“守护”。在黄帝手植柏的浓荫下,他们看到了古树背后的文化根脉,也明白了青年一代该扛起的责任。这支队伍的努力,就像给古树添了份青春的养分,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里,继续滋养着乡村振兴的土壤。(通讯员:郭一韬 魏千皓 朱恩辉 丁敏翔)
实践团回访安吉景溪村:以竹为媒献良策,校地协同助振兴
2025年8月22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服务“乡...(616 )人阅读时间:2025-09-16“三下乡”调研行:为旬阳市神河镇富硒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觅良方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核心驱动力...(582 )人阅读时间:2025-09-08青穗直播,云上丰年
为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中央宣传部、教...(617 )人阅读时间:2025-09-07“地摊式宠护”实践团:市井传科普 养宠智识润民心
为响应国家号召,保障公共卫生并提升居民科学养宠意识推动文明风...(605 )人阅读时间: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