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和田地区的和墨洛产业园,一片曾在沙漠肆虐下被淹没的土地,如今正书写着生态振兴的壮丽篇章。2025年7月7日,石河子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青春逐光,‘乡’约振兴”社会实践团奔赴此地,深入探访这片2.1万亩饲草基地,在大漠边缘探寻防风固沙与产业富民共生的发展路径。
沿着公路前行,道路两旁一望无际的沙丘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绿洲良田。谁能想到,这里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为攻克沙漠侵蚀难题,和墨洛产业园实施土地平整2.1万亩、建设防护林366亩,在沙漠与耕地交接处,一道道由耐旱植物织成的“绿色长城”拔地而起,牢牢锁住流动沙丘,让沙漠“止步”于绿洲边缘。2.1万亩沙地逐步转化为可耕地,为和田地区后续的发展筑牢了生态根基。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这背后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366亩防护林不仅是物理屏障,更是人类用耐心与坚持写下的宣言:只要方法得当,荒漠也能变成绿洲,成为孕育希望的土壤。在实现沙漠向耕地转变后,如何高效利用水资源成为关键。田间地头,先进的滴灌、喷灌设施星罗棋布,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这些设施能够根据土壤墒情、作物生长阶段等精准地提供水分,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在种植结构上,油莎豆成为优选作物。油莎豆富含油脂,喜温好光、并具有耐旱、耐温、耐瘠、耐盐碱等特性,是一种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优质、高产的经济作物。
行走在这片由沙漠蜕变而来的土地上,团队成员们内心满是震撼。看见防护林立起屏障,沙漠长出作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团队成员们意识到:生态保护不是“负担”,而是发展的“底气”。和墨洛产业园的故事,不仅是和田县荒漠里的绿色奇迹,更成为乡村振兴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注脚——在这里,每一寸绿都在生长希望,每一粒豆都在孕育未来。
从沙海漫漫到豆香四溢,和墨洛产业园在防风固沙与乡村生态振兴的征程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征途漫漫,乡村振兴的脚步从未停止,石河子大学“青春逐光,‘乡’约振兴”社会实践团也将继续前行,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探寻更多青春与振兴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