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北医学院实践团在濮阳市完成AR技术家具应用实践
8月17日至24日,豫北医学院智行书院“赴濮阳小队”16名成员,在濮阳市华龙区捷顺窗之家及门窗存储仓库开展基于AR技术的家具应用实践活动。活动旨在让队员学习3D建模及CAD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创新设计与跨学科协作能力。期间,队员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学习CAD参数化建模、参与智能窗体结构优化,完成3套节能窗体方案设计及虚拟装配测试,还了解了门窗搬运、安装流程。
捷顺窗之家工程师张强表示,学生们提问专业,参与的3套节能方案已纳入测试计划。队员称,通过实操掌握了CAD建模技巧,明白理论与实际生产的关联。
8月17日清晨,豫北医学院智行书院“赴濮阳小队”的16名队员带着电脑、笔记本和防护装备,登上了前往濮阳市华龙区的车。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捷顺窗之家,一场为期7天的AR技术家具应用实践即将展开。
“就是想让同学们把课本里的3D建模、CAD技术用到真东西上,知道设计出来的东西能不能落地。”团队负责人李东齐出发前说,这也是此次实践的初衷——让理论走出课堂,在真实项目里练本事。
17日上午9点30分,捷顺窗之家的设计室里已经坐满了队员。工程师张强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CAD参数化建模界面。“智能窗体的结构优化,关键看这几个参数的匹配……”他边说边操作,笔尖在笔记本上不停滑动,把“剪刀、石头、布定位法”等要点记下来;队员们盯着SolidWorks软件里的窗体模型,手指在键盘上反复调试,屏幕上的线条随着参数变化弯成流畅的曲面。
18日的门窗仓库里,气氛从安静的设计室切换到忙碌的实操场。一位队员戴上防滑手套,跟着工人托起窗框底部,按“腰背挺直、重心放低”的要领慢慢移动,额头上很快渗出汗珠;有人举着手机,镜头从工人的站位移到发力的手掌,嘴里念着“第三步是调整角度”,生怕漏了哪个细节。下午回到设计室,在材料强度测试报告讨论中,郑同学用红笔圈出“抗压强度略低”的数值,刘同学在旁补充:“是不是可以换个参数再试试有限元分析?”
22日的分组设计环节最见真章。小队成员围着Rhino软件,拖动鼠标画曲面,在一旁念Grasshopper迭代参数:“弧度再调3度,看看能耗数据变不变。”另一边,张同学的电脑屏幕上跳动着绿色数据流,他们正在对接IoT智能调控系统,“现在传输延迟是0.3秒,再优化下代码试试。”张同学边敲键盘边说。
23日到24日,队员们转到安装现场。温同学蹲在地上,卷尺一端抵着窗体边缘,另一端拉到墙体,嘴里数着“5毫米,符合标准”;闫同学拿着本子,把“先固定上沿再调水平”的步骤记下来,时不时抬头看工人拧螺丝的力度。
“这些学生不怯场,问的问题都在点子上。”张强看着队员们提交的3套节能窗体方案,眼里带着认可,“有套方案用了新型低碳材料,我们正准备做小样测试。”队员张同学则拿着自己参与设计的模型截图,难掩兴奋:“以前在电脑上画完就完了,现在知道还得考虑工人好不好装、材料经不经用,这才是真设计。”
8月24日下午5点30分,队员们整理好标准化建模流程文档,把3套方案交给企业后踏上归途。笔记本上记满的参数、电脑里存档的模型、手上磨出的薄茧,都是这场实践留下的印记。正如李东齐在总结会上说的:“从课堂到车间,我们不止学会了技术,更懂了‘设计’两个字的分量。”
最终,实践团形成标准化建模流程文档,提升了设计效率与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名称:豫北医学院赴濮阳小队
作者:李东齐
所在书院:智行书院
通讯员:张现昊
“三下乡”赋能非遗:艺术扎根乡土 薪火传递文化之美 ——“三
为深入贯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1520 )人阅读时间:2025-09-05从一碗面和一条街探寻苏州人文经济魅力
炎炎夏日,苏州城市学院姑苏人文经济“三棱镜”,解码赛味韵实践...(953 )人阅读时间:2025-09-05创新“推普+文化传承”实践模式,山大学子助力边疆民族地区发展
导语:山东大学“华音同泽”宣讲团奔赴云南省临沧市,深入沧源佤...(156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智谱清源团队赴威海天帆科技调研:5G赋能无人船破解环保监测难
7月20日,智谱清源实践调研团走进威海天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724 )人阅读时间:2025-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