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网成果展示平台

最新更新文章排行

中青在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资讯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

时间:2025-07-24人气: 来源: 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深入推进,国家持续倡导青年力量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代际关怀填补精神需求空白。在此背景下,江苏师范大学“暖夕同行,银龄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徐州市工业园养老服务中心,以“暖夕筑梦”相片公益计划为核心,用青春力量为高龄、失能老人送去针对性关怀,成为青年参与基层养老服务的生动实践。

该养老服务中心80%以上患有慢性疾病,失能老人占比显著,照护需求集中在生活协助与精神慰藉双重层面。针对这一特点,团队结合专业照护知识,在提供基础陪伴的同时,将“暖夕筑梦”相片公益计划作为服务重点,力求通过影像定格为老人留存特殊记忆。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图1)

活动初期,志愿者以轻量互动搭建信任桥梁。套圈时调整道具高度适配轮椅老人,下棋时放缓节奏等待行动不便的老人落子,涂扇环节中帮失能老人将画笔固定在指间、辅助完成简单涂色——这些细节里,藏着对老人身体状况的精准考量,也为后续深度服务铺垫了情感基础。

“暖夕筑梦”相片公益计划的开展,更显服务的细腻与温度。团队提前准备了两大场景:一面印着天安门图案的背景板,供老人圆“看天安门”的心愿;一块平整的红布背景,则用于拍摄整洁美观的证件照。拍摄前,志愿者细致调试拍摄参数,备齐梳子、湿巾等小物件,护工们也提前协助老人整理衣物。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图2)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图3)

面对听力障碍或语言表达困难的老人,志愿者们全程保持平视交流:为坐轮椅的老人调整座椅角度,使其在天安门背景前呈现最自然的姿态;帮一位手部微颤的老人理好衣领,用手势比划“抬头”“笑一笑”的指令;给视力模糊的老人描述背景画面,“您看,这就是天安门的样子,红墙黄瓦特别精神”。一位失能老人无法自主调整姿势,志愿者半蹲在轮椅旁,轻扶其肩膀保持平衡,在反复用眼神确认“可以吗”后,按下快门——镜头里,老人嘴角虽只微微上扬,眼神却透着难得的舒展。红布背景前的证件照拍摄同样细致,志愿者们积极引导老人们露出自然的微笑,确保照片靓丽美观。

活动临近结束,志愿者们拿出预先准备的明信片,为失能老人代写祝福。“听说您年轻时爱晒太阳,祝您每天都能晒到窗台的暖阳”“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这些结合老人日常片段的文字,由志愿者轻声念出,再交到老人或护工手中。一位无法言语的老人听完,紧紧握住志愿者的手,指腹在其手背上轻轻摩挲,护工在旁解释:“他这是在谢你们呢,好久没见他这么精神了。”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图4)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已实现物质保障的基本覆盖,但高龄、失能老人的精神需求仍待深耕。此次“暖夕筑梦”实践中,青年志愿者以平视的尊重、细致的观察,将影像定格与情感回应结合,既解决了老人的实际难题,更触达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期待。这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的落地,更为青年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了启示:精神关怀的密码,或许就藏在耐心的等待里、细致的观察中,藏在每一次“想老人所想”的主动作为里。

(通讯员 陈征沛 胡睿聪)

以青春足迹,为银龄时光留影(图5)


从轮椅上的颤抖笔触,到镜头前的真切笑容,江苏师范大学学子用专业诠释担当,以温度丈量生命。他们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既能勇立创新潮头,更懂守护岁月沧桑;既有开拓前沿的锐气,也有抚平皱纹的柔情。这份青春与暮年相守的动人篇章,正在古彭大地上书写最温暖的注脚……

(通讯员 陈征沛 胡睿聪)


标签:

热门话题